读大学三年级的安信,回到芭学园
这个夏天,已经读大三的毕业生陈安信回来芭学园。大李老师(李跃儿)看安信,无疑是长大了。安信看大李老师,怎么好像一直没变样?
下面的照片是2017年8月,安信和爸爸妈妈回到芭学园时的合影。当时小芭对安信的采访,点蓝色字可看:上高中前的这个暑假,我回到芭学园 | 毕业生故事
这是2014年夏天,芭学园成立十周年,大李老师跟毕业生、家长们在当时的芭学园山林基地聚会,安信和大李老师的合影:
安信2008年从芭学园毕业,是最早来到芭学园的孩子之一。他在芭学园的时光,2006年-2008年,正是纪录片《小人国》和《成长的秘密》在芭学园跟踪拍摄的时期。
这张照片拍下的瞬间,是安信对《小人国》摄影师刘德东拿着的摄像机感到好奇:
2023年6月这次回来,安信已经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了。
01
大
小
朋
友
这次回来,进了芭学园大门,安信最先遇上的是已在芭学园工作十六年的王主任。对十五六年前在芭学园的小伙伴们,安信说起来,王主任还记得。
安信跟芭学园的孩子们玩,自在、热情的孩子们很快就喜欢上这位大哥哥。
有个小男孩,小名叫“卤菜”,今年6岁,马上要从芭学园毕业了。他听说安信已经上大学,当年和自己一样在芭学园上幼儿园,对大哥哥充满好奇,于是采访了安信哥哥:
视频中,安信说看着小朋友们包粽子,想起自己小时候在芭学园包粽子。在芭学园工作也已经十六年的董力老师找出来的这张照片,正是安信和小伙伴们老师们当年在芭学园包粽子的情景。
02
小
芭
采
访
十天前,在李跃儿芭学园王府园区,小芭和在芭学园工作十余年的徐颖、邢春梅、解雪、陈蓉老师一起,跟安信聊天,做了这期回访。
分为三部分。
第一部分,安信的大学体会。
安信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读书,读电影和心理学双专业。
1. 他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两个专业?
2. 上大学前对专业的设想和期待,跟现在读了三年大学后的体会,有哪些相同和不同?
3. 安信说他跟教授一对一聊电影,比从电影专业课上学到的更多,这是为什么?以后如果读研究生,安信不打算继续读心理学专业,这又是基于在大学里对心理学专业和对自己怎样的新发现?
第二部分,安信对幼儿园、小学和中学经历的回看。
安信的幼儿园时期是在芭学园,在北京昌平区。小学初中高中阶段,则去到北京西城区、朝阳区、海淀区,在不同的学校就读过。在不同区不同学校的经历带给他怎样的经验?
初中在朝阳区,安信发现,有的同学家境非常优越,会炫富,有的同学家境普通,每天很勤奋地学习。那是他第一次认识到“社会阶层”,认识到每个同学每个家庭各有各的辛酸,同学们的生活轨迹会很不一样。
说到在海淀区度过的高中时期,安信用到一个关键词“均质化”,具体指的是什么呢?
第三部分,这次回来芭学园的所见所感。
1. 这次回来芭学园,安信待了一周左右的时间,相比2017年那次回来匆匆一见,他看到孩子们在芭学园生活的更多情景,更深入地感知现在的芭学园。他讲了这几天里在芭学园看到的一个孩子的小故事。
2. 安信现在对小时候在芭学园的生活还有哪些记忆?去年他去英国,跟在伦敦读大学的点点约着见面,聊起小时候在芭学园时的记忆,他们两人居然都记得在保健室发生的同一件事——“好看的水银小球”。
3. 安信送给芭学园的小朋友和芭小的弟弟妹妹们一句什么话?
谢谢安信接受我们的采访。欢迎芭学园毕业的孩子们常回来看看。
● 纪录片《小人国》《成长的秘密》在腾讯视频可看。
延展阅读,点下方标题可看: